词素怎么划分(词素)
词素对于汉语分类是一个关键问题。
“词素”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对词形(视觉词汇阅读)影响上面,这启发我认为,“词素”还是一个标记问题。
词素,英文是morpheme,也译作“形态”。
我们在教科书中一般称之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英、法、德语中因为具有明显的词素标记(形态),所谓词类对它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在日、韩语中词类也有自己的标记,因此讨论词类问题没有汉语这么杂。
在汉语中讨论分类问题,从研究问题的起源来说是外语对汉语的一个启发。
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是一个词素,汉语的构词法屈折法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是合成法。
我们单纯地从汉字与汉字组合中,发现不了外现的标记,因此是很难判断词的类别。
我们转而从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组合合法性和句法结构中组合规则上考察和区分词的类型。
如果对汉语的词类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需要研究者具备对那些规则的知识,这与我们看到英语单词,可以了解单词类型的经验有所不同。
如果解决汉语中的词素问题,即发现词素的表征特点,这对于汉语词类研究应该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汉字的语言学特点,使得我们对汉语词素的认知起到了巨大作用,假设一个人从小是以拼音符号形式书写的汉语,可能对词类认识会和现在有所不同。
如果在往前走一步的话,我可能会说,徐通锵老师的“字本位”思想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理论。
我一直对这个理论非常有好感,但是潜意识里觉得他的分析很多缺乏可操作、外现的标记,最近翻看了石定栩的新著,觉得汉语研究有了很多新的尝试,非常激动,但是还有些玄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