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快讯/24小时/ 正文

研究揭示过去4万年印太地区降水的时空演变

导读 印太暖池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海洋,被誉为全球热机,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观测记录普遍较短,限制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气候...

印太暖池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海洋,被誉为“全球热机”,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实际观测记录普遍较短,限制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气候演变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IOCAS)万世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来自暖池核心区的深海沉积物核心,报告了过去40,000年的连续风化记录,具有时间分辨率80 年来第一次。

该研究于 12 月 14 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大陆风化记录主要受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印太地区在过去4万年中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千年时间尺度温度变化波动。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重建风化记录的千年时间尺度波动主要受降水强度的局部变化控制。反过来,该地区降水强度的变化与印太暖池大气深层对流的强度演化直接相关。

结果还表明,近4万年来印太暖池大气深对流的演化与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系统和太平洋沃克环流的强度变化非常一致。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指标进一步总结了该地区重建的降水记录,发现印太地区西侧(东洋)主要受到热带辐合带(ITCZ)迁移的影响,千年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呈逆向分布,而东侧(西太平洋)降水呈“三明治”结构,主要受类ENSO系统控制。

上述结果在北大西洋融水单因素驱动的瞬态气候演化(TraCE)-21模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再现,表明北大西洋融水驱动可能是印太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成因千年时间尺度的区域。

这项研究揭示了过去 4 万年来印太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它显示了其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分布特征,区分了 ITCZ 和 ENSO 系统对该地区的不同影响,”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于兆杰说。

该结果可为高分辨率降水和暖池大气深对流模型提供边界框架和结果验证。“基于全球变暖背景下‘越湿越湿’的推论,未来印太地区的局地降水分布差异可能会加剧,”万教授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